U-Learning


文章摘錄自:數位傳聲筒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- 姓名標示, 非商業性, 相同方式分享

U-Learning全名為Ubiquitous Learning,翻譯又可稱為無所不在的學習,它是基於Ubiquitous Computing(無所不在的運算)的概念下延伸到教育領域的新名詞。U-Learning可以視為Mobile-Learning的延伸,而最大的不同點在於U-Learning具有情境感知(Context Aware)的特性,可以透過感應個人所在的位置、所處的環境資訊、個人的情形及任務,來提供最有效能的使用環境(黃國禎,2005)
(小編OS:這跟Augmented Reality-擴增實境的概念很像)

U-Learning的主要特徵

由於U-Learning仍在研究發展中,不過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幾個特徵(Chen et al., 2002; Curtis et al., 2002;Ogata&Yano, 2003)來窺探:
  • Permanency:學習者可以持續保持在學習中的工作狀態除非刻意的中斷,另外,所有的學習過程將可以持續的被記錄起來。
  • Accessibility:學習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存取自己的文件、資料或影片等,資訊的存取都是基於學習者的要求,所以,學習是由學習者自己掌控的。
  • Immediacy:無論學習者在何處,都可以立即的取得任何資訊,因此,學習者可以快速的解決問題,亦或可以記錄下問題並於事後找尋答案。
  • Interactivity:學習者可以使用同步或非同步的形式與專家、老師或其它人進行互動溝通,如此一來,專家或是知識更加容易接觸取得。
  • Situating of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:學習將可以與日常生活結合,當遇到問題時,所有必需的知識將可以以自然真實的形式呈現,這將可以幫助學習者察覺到問題情境的特徵。
  • Adaptability:學習者可以在正確的地方以正確的途徑取得正確的資訊。

底下的訪問研究介紹可以算是Ubiquitous科技概念下的一項研究突破,美國MIT Media Lab(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)的學生-普拉納夫(Pranav Mistry)所研發的SixthSense(第六感)是一套透過手勢感應介面的穿戴式裝置,可以在真實世界中以自然直覺的方式結合數位資訊的優勢,創作出令人驚奇的應用。



以下是幾個我覺得很酷的突破

用紙做NB

手就可以做為投照平面(此為打電話的應用)

用手指照相

即時更新各地氣象

小編結語:
雖看起來很酷,不過我還是有疑問..

因為過去學習新的事物時,選擇資訊->組織資訊->記憶資訊
是在自己腦中形成
若是交由電腦去選擇和顯示相關資訊,那麼,難道每個人想要知道的資訊都是相同的嗎?
呈現的版面及方式,既然是數位,不免令人思考:是否有可能自行客製化調整排版?
投影的機器有辦法固定嗎?
目前看起來會有畫面搖晃的問題(加上顯示時的流明度不夠,這也是目前攜帶式投影機的問題)
電力的來源,也是個問題
資料庫的來源和傳輸...
是否能保證資料正確不會被攔阻或竄改,尤其是在看到個人資料時.....

想要知道的東西,總是能快速的到手,聽起來是很方便

之前在yahoo看到一個調查,英國人的耐性普遍而言只剩下8分22秒
facebook玩久了,孩子竟以為蔬菜是一夜之間就可以長大的

我們無法忍受等待
所以感情和物質都是速食
現在連知識都要變成盒裝,別人打包好賣給你

唉 ...急急急~~這麼忙碌前行,真的知道要趕往哪裡去嗎?

不過,讓人們不再坐在電腦前增加人際間的互動,我覺得是蠻好的改變

記得小的時候,住家巷子口常有一群老人圍著下象棋
除了練腦力,也順便喝茶閒嗑牙
長大了,住了二三年的地方,卻常連鄰居是誰都不知道

不知道未來會變得如何
希望能再把真實的互動和感情帶回來生活裡

或許哪一天,我們會更喜歡乾脆丟掉這些,到一個連手機訊號都收不到的小島上度假吧!
---
延伸閱讀:給沈迷於電玩及臉書的人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