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:Good Guy)
抱怨實在是很浪費時間和體力的一件事
每次進行這個活動都覺得時間和金錢的投資只買來疲憊
辦公室裡卻總有一撮人樂此不疲
我想起剛開始擔任教職時,發生的一個事件
年代久遠(距今天,已經過快要滿一隻手的手指那麼多年)
我想當事人應該早就釋懷,所以拿出來當範例
當時我在偏遠地區教書,
學校提供住宿
包含校長在內,幾乎所有的人都住在裡面
因為年輕單身,沒什麼家眷拖累
住宿費非常便宜,每個月不到1000元,就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一間套房和網路第四台看到飽
雖然水電瓦斯費要自付,
也沒有人有怨言
沒想到,住著住著,
說要收第一個月,第二個月的公費時
有人的臉就綠了
「因為雜費和公用水電費」
「咦?什麼公用水電?我幾乎都沒有在那裡煮飯啊!」
「但是走廊總會開燈,也會有人去洗衣服」
「洗衣服和開個燈就要500元?我不信!你去查查看,到底是什麼錢這麼貴?」
負責收錢的無辜小老百姓,摸摸鼻子埋頭苦幹去了
雖然是只要拿起帳單核對個幾分鐘,但是被殃及的老百姓心情很苦悶
所以說是苦幹:心裡又苦又很幹
「報告:結果是因為三樓宿舍水電費上千元,平約分給10多個老師,所以就每人快200元!」
「什麼?」
「客廳的電...」
「三樓!?可是三樓我們幾乎都沒有上去啊,那一整層幾乎都是校長在用的耶!」
本來,神經大條的我,是不會跟這件事扯上關係的
但這股憤怒的火已經漫燒到教務處來了
「嗯」溫厚的主任隨口應付
「他濫用公款」
「咦?不至於吧!」
「沒有,我跟你說,他真的很小氣,自己的水電費也要我們出」
但我看到校長常慷慨大方的自掏腰包,請我們吃東西,
聽這老師的控訴,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.
很有求知精神的我,於是跑去詢問收錢的老師
「有老師對於要付校長水電的事有點不滿,是不是應該跟校長提一下?」
「我知道,但是,沒有辦法」
「為什麼?校長不願意付錢嗎?」
「不是,是因為目前的電錶線是牽在一起的」
「???」
「簡單來說,就是除了校長宿舍和每個老師的宿舍一是獨立電錶外,三樓校長用的客廳的電,電錶是和公用電錶接在一起,所以無法知道那部分的錢到底是多少,所以就照舊大家平均分攤」
是哦,於是我咚咚咚
的跑回去
「報告主任,事情是如此這般...並不是校長不付錢」
然而,事情再轉出去,再傳回來時,走了調
現在版本演變成:「我跟你說,校長真的很過份,自己在樓上用的電冰箱,看的電視,開的燈,都要我們出!還不准我們上去用」
「對嘛對嘛!而且聽說上面還有烤箱!那耗掉的電不知道有多少?」
像我這種直腸子,或者該說心思簡單的人
實在是很懶得拐彎罵人
這批評漸漸像癌症細胞一樣擴散開來,過去覺得無所謂,付了一年錢的人,也開始抱怨連連
這病還擴散到校長其它做的事情上
請大家吃東西的好康,現在會被翻譯成「校長哦,就是想用這些小東西收買我們,要我們幫他買單」
其實,算一算,請大家吃東西也不是一兩次,累加起來,早就比電費貴的多了
於是我見義勇為的,在某次大家群聚批評時,插嘴說「既然這麼不滿,去跟校長說啊!」
熱烈的討論突然冰凍,大家轉頭看...咦,不,是「瞪」我!
「說了也沒用啦!」
「對啊,要是有用的話,校長那麼會算,自己難道不知道嗎?」
「他擺明了就是要我們替他擦屁股啦!」
「你去只會自討沒趣而已,還會讓校長覺得我們很計較.」
大家突然又七嘴八舌的指點起來
「那...是有人說過了嗎?」突然被起而攻之的我,硬是插嘴講了這句.裡面明明就有跟我同期進來的老師,我就不信他們講過了.
「講了有用嗎?有用的話他早就改啦!」一個跟我同期進來的老師不屑的說
「那之前有說過了嗎?」我鍥而不捨
「唉唷~之前的校長,都會開放三樓給我們讀書,這個校長自己拿去用,意圖就很明顯了」
「所以就是沒有人提過囉?」
「提了也沒用啦,幹嘛提?」
我偏不信邪
某天我剛好有機會跟校長談話,我就刻意說起這件事
「校長,你知道大家關於宿舍電費的事,有點不滿嗎?」
「是嗎?」校長看起來很驚訝
「因為三樓的客廳似乎沒有獨立電錶...」
「我知道」
「哦!
校長知道」
「是啊,所以我每個月都付兩份的公用電費」
「哦!」這....這我倒是不知道
「校長,還有,烤箱似乎很耗電」
「烤箱?」
「嗯,有人說是很耗電,校長把好東西藏起來自己用,又要我們買單」(編OS:想一想真的是冒冷汗,當初實在是沒有做人的腦袋,也不修飾一下,想到什麼說什麼)
「哦!是嗎?
我其實都沒在用!」
看來校長也被我的答案嚇到.「不過你說的事,我會想辦法.不用擔心.」
這次簡短的對話,在我們互相驚嚇中
結束.
回去之後,我跟主任報告
「我跟校長講了,校長看起來人很好,而且也有誠意想要解決問題」
沒想到他的眉頭皺了起來,
剛進門那個反彈最大的老師,更是幾乎就要一飛衝天
「你幹嘛說?醬校長會覺得我們很小氣,愛計較!你該不會是還說出誰講了什麼吧?」
「沒有啊,頂多是說『有人』,再不然,就說『我覺得』」
故事還沒完,隔天,有工人進到宿舍拉線
「有東西壞掉囉?」
「不知道耶,看起來都好好的啊」
又過了幾天,校長邀請大家上三樓一起用餐
「三樓的門都是開的,若是大家想用,也可以上來一起用啊」他笑容可掬的說
不過我聽到其他人臉上皺起的眉頭說:「平常校長都在,要來跟校長面對面吃飯看電視,才不要咧.今天也是被強迫才來的」
那天吃的很豐盛,
然後,大家看到了傳說中的烤箱
「那台有在用嗎?」
「說實話,來了兩年,大概只開過一.兩次」
「為什麼不用?」
「你們想要用的話也可以來用啊!」
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看著那台,只能坐的下一個人的,透明門的烤箱,想像自己穿著泳衣坐在裡面發呆的樣子
活像是被關禁閉
會想坐在裡面才怪!
「不好意思用嗎?」
「....」
「要是覺得上來不好意思的話,我買了一個(後來知道,還是校長自掏腰包)按摩椅放在二樓,大家上班累了可以去坐
「哦,還有,不用擔心電費的問題,昨天就牽好線路,現在三樓有獨立電表」果然是校長!不著痕跡的就把我提的疑慮談笑間化解.
大家腦中那塊「校長好」的區域,這瞬間好像恢復功能可以運作了
「校長,你做太多了,其實不用這樣也沒關係,本來三樓就是該校長用的」
「對啊」
「校長平時也會放很多食物在一樓的冰箱,改天應該換我們煮飯請你」
「其實水電費也還好,攤一攤沒有多多少,走廊的燈也是我們需要開的」
「對啊,我們沒有那麼計較」
你一言,我一語,說的好像之前那些誤會根本沒有發生過!
有人覺得校長佔大家便宜嗎?
沒有!
還好校長英明,沒有說「因為某人(我就是那某人)提醒,所以我才....」之類的話
這樣一來,大家的下一句台詞,簡直是呼出欲出:「唉唷,那是她自己想太多,其實我們沒有那麼會算計!」
我就會變成這裡唯一,而且是最小心眼的人
不過沒關係,總之,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是個happy ending-雖然我對許多人前後突然的轉變有點不適應.
但是,有幾個問題,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
為什麼大家寧可在背後批評也不願意找當事人討論?
這樣事情會變好嗎?
當事人知道後,心情會好嗎?
既然在背後說閒話沒啥作用,何必說呢?
為何不乾脆把那時間拿來想想可以怎麼改善?一直批評有用嗎?
為什麼當知道我直接找當事人面對面時,大家的臉色如此難看?
是因為我的說話技巧太差了嗎?
是因為當事人會挾怨報負嗎?可是其中有許多老師甚至才剛來幾個月,跟校長還不熟呢!
而且之前的老師也只是murmur,沒反應,等有人扇風卻就跟著著火,為什麼?
為何我說出這件事時,大家關心的第一件事是「你有沒有說出我的名字?」
而不是「校長的反應是什麼?」
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
若是怕當事人知道,為何要四處嚷嚷?
敢做就要敢當!我們不是都這樣教學生的?
沒有試過的事,為何大家如此肯定?嶄釘截鐵的告訴我「說了也沒用」?
---其實,說了以後,事實證明是「有用」
這件事解決之前,校長請我們吃東西,是「心虛的彌補」
事情解決以後,放在冰箱的食物就變成「貼心的服務」
這個世界為何變得如此複雜讓人難懂?
搞不懂
搞不懂
搞不懂搞不懂
搞不懂搞不懂搞不懂搞不懂搞不懂搞不懂~搞不懂~~~~~~~~~~~
看了這個故事
恐怕你要說「哇~好恐怖的女人啊!細節記的這麼清楚!」
所以其實我是做了模糊化處理,把許多人講的話剪接截取成這短篇(咦?是嗎?好像太長了點)
這些問題其實沒有困擾我太久
生活中要做的事太多
我是個懶惰的人
要是做的事沒有意義,又不有趣,就覺得寧可睡覺也不願日夜交替的嚼舌根
真的受不了,我就會想辦法直接去找源頭處理
只是沒想到,這個一點都不入流的老套劇本,在我教書的這幾年
竟然一再重演!
演的人不膩,我都看得煩了
許多人上台跟學生說「不要搞小圈圈」「不要欺負同學」「不要在背後說別人壞話」
下台後自己又忙著自打嘴巴
難道上課鐘響之後,學生也在看一齣戲?
今年年初,外公塞給我一本書叫
之前的謎團總算是有點壑然開朗
群聚抱怨有好處
好處是--
可以得到認同感
也許還會得到安慰,成為被關注的重點
或許再加上優越感 - 因為自己看得出那個人的缺點
說說就好了,不必負責任
至於為何對於被知道名字比雙贏還重要?
因為,有時講的不是事實 -- 是自己灌水的誇飾
再來,參考上面的好處,「問題解決」從來都沒有清單考慮要列進去
然而....
抱怨就是在講你不要的東西,而不是你要的東西。當我們開始抱怨,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、不快樂的事情上,
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,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。
這是一個惡性循環,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:
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,你所招惹來的抱怨、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……
(以上摘錄自:不抱怨的世界)
所以
STOP!
「抱怨」STOP!
這個故事提醒自己,也告訴大家
事情是有轉機的可能的!
想要更新變化
就要把焦點放在希望的結果上
抱怨沒了市場,心靈工場就會重新塑模,製造正面的能量
自己的人生,就會開始正循環
留言